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陈的橱窗里静静地躺着一本封皮褪色、卷了毛边的书,翻开泛黄的书页,依旧鲜活的思想、依旧动人的旋律跃然纸上,人们仅是翻看歌词,内心就已不再平静……它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九一八大合唱》的歌词和曲谱。这首大合唱用艺术真实地给历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抗战见证。
文化抗战的真实记录
“莫说东北老百姓,都是善良好欺负;他们不做亡国奴,不过牛马苦生活。这些道理又不多,要打鬼子怕什么?……”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九一八大合唱》以激昂奔放的旋律,激发了中华儿女战胜侵略者的决心和斗志。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规模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辽宁沈阳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抗日战争的起始地。1939年7月,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团结抗战到底的鲜明旗帜。当时,冼星海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担任音乐系主任,他感受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意志,希望以艺术方式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正在由“沉痛的历史”转向“光明的未来”。于是,冼星海在“九一八事变”八周年之际,仅用了六天的时间就创作出了这首团结抗战力量、鼓舞抗战斗志、争取抗战胜利的艺术杰作——《九一八大合唱》。
“打呀打起鼓,敲呀敲起锣;‘九一八’歌唱过后,抗战胜利,收复失地,再唱凯旋歌!”《九一八大合唱》从音乐语言到节奏设计,都展现出东北人乐观、勇敢、豪爽的性格。这首歌的音乐风格是民族化、大众化的,从大家都来唱这首抗战歌曲为起始,庆祝打击日本侵略者取得的胜利,再唱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唱起来自由流畅顺口,演唱者热爱祖国、驱逐日本侵略者的激情得到自由奔放的抒发,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开辟了大合唱创作的一条新路。《九一八大合唱》用艺术的形式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魂,使中华儿女从心底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悲愤中挺起战斗的精神脊梁。
毛泽东曾评价说,“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冼星海一生创作了《太行山上》《救国军歌》等大量抗日救亡的歌曲,其中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四部大合唱。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合唱就像集结号,引领人民在歌声中将心聚在一起。《九一八大合唱》展现的不是悲声和惨景,而是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发出了民族的怒吼,唤醒了民族的灵魂,在抗战时期让信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流淌进民众的内心深处,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时代旋律的传承发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革命歌曲作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伟大时代的象征,一直传唱在人民的心里。
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始终与党创造的伟大事业同频共振,与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紧紧相连。作为延安鲁艺的后裔和辽宁唯一一所高等音乐专业院校,沈阳音乐学院始终以繁荣民族音乐文化、服务人民为己任,坚持“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的职责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了《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雷锋,我们的战友》《我和我的祖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音乐艺术作品,师生中涌现出李劫夫、秦咏诚、傅庚辰、谷建芬等一大批人民艺术家,为党的文艺事业和教育事业贡献了应有力量。
时代在变,大合唱凝聚人心的功能从未改变。2021年年底,沈阳音乐学院成立了教师合唱团,这是国内所有音乐专业院校中唯一一个由青年教师组成的合唱团。合唱团成立伊始,便策划复排《九一八大合唱》,由65位青年教师用女声独唱、男女混声合唱的形式追寻前辈的足迹、缅怀筚路蓝缕的岁月、追溯激情燃烧的年代,守护文化品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复排《九一八大合唱》对阐释辽宁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辽宁红色故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发挥音乐艺术对红色文化的宣教作用,沈阳音乐学院还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国工业博物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共同成立了辽宁“六地”红色音乐文化馆校联盟,其宗旨就是要打造高品质辽宁文旅品牌,赓续辽宁红色血脉,助力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抗战革命歌曲不仅记录着辽宁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更是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新时代赋予了文艺工作新的使命,红色音乐文化将守护精神之源,弘扬奋进之志,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唱响红色主旋律。
上一条:毛泽东瞄准用过的56式半自动步枪 下一条:一张74年前的立功喜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