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蕴含着唯物史观“变”与“不变”的辩证智慧,既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揭示,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改革的再动员、再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变”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任务和基础性制度框架,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三次“三中全会”以极强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不断开拓改革的全新局面,既实现了改革任务和方针政策的深刻变革和整体优化,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革理念的逻辑演进和历史必然。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推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性转移,自此,从农村兴起到城市突破,从经济体制“扩权”到各个领域改革全面展开,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我国正式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从深化改革走向全面深化改革。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历史性节点,我国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探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正式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以来,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七个聚焦、六个原则、300多项改革举措,我国改革重点领域不断深入、战略筹划日益明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正式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篇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征程上,必须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重要论断,准确洞察国内外形势,把准改革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重重考验,于变局中把握“危”与“新”。既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纷繁复杂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又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清醒认识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迭代变迁前所未有,必须解放一切僵化落后的思想认识,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本领和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勇气。
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变”内核
“现实是本质与实存或内与外所直接形成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始终坚持初心,不断创造历史,体现了“本质”与“实存”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在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既结合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重要调整和深刻改变,也锚定根本性原则没有丝毫动摇。这些“不变”贯穿始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和本质要求。4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深化对改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始终成为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决不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改革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指导思想和强大理论武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更好地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以马克思主义破除改革面临的一切障碍和思想迷雾,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动摇。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前进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做到“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矢志不渝。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奠定了改革的基本立场。40余年来,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坚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不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才造就了举世瞩目之“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推进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经验,将“坚持守正创新”明确为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六条重大原则之一。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剖析了“坚持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提出“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的重要论断。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进改革,坚持以创新引领改革向纵深发展。
突出“立”与“破”相统一。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破”即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错误做法,革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立”即校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破立并举”强调的是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既不能动辄改变,也不能一成不变;“先立后破”强调的是政策调整和推进改革的时、度、效,务必注重系统集成,把控好改革的节奏和风险,确保改革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统筹“稳”与“进”相统一。“稳”即高瞻远瞩、谋定而动,确保改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即主动求变、科学应变,不断增强改革的开拓性、创造性。“稳”和“进”体现的是改革的持续发展之道。当前,我国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前所未有,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不能贸然前行,也不能裹足不前,既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定力和耐心,又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信心和勇气,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中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坚持“知”与“行”相统一。4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既强调在实践中摸索改革规律,不断把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向新的高度,又注重以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的互促共进,蕴含着“知”“行”辩证统一的重要方法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敲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纲领,科学擘画“七个聚焦”的战略重点和举措,提供了顶层设计框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对改革进行整体谋划、集成推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行、协同性;又要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敢作善为,积小胜为大胜,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满足人民群众期待中续写壮丽改革的新篇章。
(作者分别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经理;浙江大学beat365博士研究生)
上一条:坚持自我革命精神 一体推进“三不腐” 下一条: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