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对人类与世界的重大贡献
今年是“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周年,尽管走来非常不易,但是其进展和成效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包括我们自己的预期。共建“一带一路”这10年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五方面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一,提供了崭新的、具有先进理念的、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全球公共产品,汇聚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变量,破解百年未有之大乱局的重要力量,拨开百年未有之大谜局的重要能量,奠定下赢百年大棋局的重要体量。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条探索超越西方狭隘全球化的正确道路,是在人类面向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提出的崭新的,具有长周期、综合性的全球公共产品,其中既包含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与内容,也包括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和行动,还涵盖全球文明倡议的理念与主张。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大多国家和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世界的期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规律,引领了人类文明的新方向。所以,世界众多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从大范围响应,到形成广泛认同,到更多地参与共同行动,成为一种世界自发形成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第二,共建“一带一路”,深刻变革了近300年工业文明形成的以海洋为主的世界格局,形成了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互联互通的新型格局。
正在进行和将会形成这样的一个互联互通格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的布局,形成了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发展的空间布局,逐步构成陆上、海上、天上、网上与冰上丝绸之路;二是形成了多维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格局,例如,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等,是立体化、多维度地通向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形成了以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的三位一体的共建“一带一路”的联通方式。
第三,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21世纪人类文明新形态,把握了世界发展与命运的“道”与“势”。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带一路”与其说是“带”与“路”,不如说是中华文明中重要哲学范畴的“道”与“势”。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汲取和借鉴域外优秀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和相关国家共同书写了丝路画卷。“一带一路”倡议把古丝绸之路的丝路精神和丝路画卷变成了现代新的时代画卷。中国是第一个不依靠战争、不依靠殖民、不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经济体系,成功实现和平崛起的大国,也是第一个提出完整的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的国家。而且,这个方案不仅是为中国,而是为了世界的命运和前途,体现了和平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弘扬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把一个国家利益凌驾在其他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上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因此能够产生更大的共振式的巨大能量。
第四,共建“一带一路”为开放的中国与开放的世界提供了桥梁纽带,把开放的中国与开放的世界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建“一带一路”关乎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历史性、引领性。它始于中国对自身发展实践的成就和思考,也汲取了世界上一些国家成功的发展经验。所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形成的是共同发展在全球舞台的中心地位,特别是成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发展的平台、载体、桥梁与纽带。通过全球经济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的大格局,中国快速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全球配置资源能力,造福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引领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在某种程度上,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形成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的引擎区,因此,它是一种具有包容性而非排他性的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模式。
第五,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创举,极大拓展了国家的战略腾挪空间和战略纵深。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霸权国家的遏制,使中国和平崛起引发了外部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到了重要的转型升级期,既有存量问题,也面临若干新挑战。中国能否冲破内外变化的阻滞,能否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中国自身如何做。共建“一带一路”仅仅是开始,未来需要若干个10年,需要更多国家共同为之奋斗。如何能够使“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不仅要继续把各种工作做好,对于学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创新并形成支撑国际“一带一路”发展的理论和话语体系,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上一条: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 下一条:理论动态丨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