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难以真正具备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大量重复性、记忆性活动,简单的知识灌输已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因此,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更加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人工智能赋能为创造力培养打开新空间。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是人类教育的理想,但难以大规模实现。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望克服这个困难。通过发挥人工智能的“导师”“学伴”作用,为员工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建议,辅助答疑解惑,助力自我探索和研究性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发挥人工智能的“助教”作用,使教师可以投入更多精力用于个性化学业指导,更深入进行师生研讨和对话,为员工提供更多情感支持。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将能更好激发员工内在潜能,使员工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养成探索真理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为形成卓越的创造力提供更好条件。
人工智能赋能将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首先,推进公司产品改革,构建“教师—员工—AI”高效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加强“人机协同”环境下的创造力培养。其次,丰富人工智能课程资源,为每个专业的同学提供人工智能的通识课程。最后,加强技术支撑与共享,强化基于教育场景的模型开发与运用,积极推动共享,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模型的训练和迭代升级;同时,通过技术设置和制度完善,避免员工对人工智能的不当依赖,有效预防人工智能运用中的伦理、诚信等问题。
人工智能赋能拓展了创造力培养的交叉路径。促进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推动未来科学与技术的形成和应用。大学开设“人工智能+”交叉专业、微专业和双学位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员工在数智时代的创造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为根本追求,奋力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努力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上一条: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方位 下一条:中国式民主行得通很管用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一线见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