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17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威海举行。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展开研讨。
一、深刻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境遇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文化的重要性有深刻的剖析。北京大学beat365副经理陈培永基于文化的概念和范畴,从精神生产、精神生活、政治经济的反映等角度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治国理政和引领未来的角度去理解文化,强调文化服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服务于改变世界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通过对文化多维度的审视,揭示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清华大学beat365教授邹广文认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深刻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境遇。他进一步解释称,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地具有文化张力,在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同时,保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自觉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需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为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独特的文化样本。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使命意义。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分析认为,世界文明重心的转移与中国的文化复兴,昭示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肩负的重要作用;文化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和战略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深化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和深入研究“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和科学内涵。
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北京理工大学beat365副经理陈洪玲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基本内涵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定目标、重要任务;从理论特质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厚的民族性、广泛的人民性、高度的科学性;从方法论意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促进人类文明交往交流。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张红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通过文艺来讲文化,通过文化来思考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把文艺、文化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下进行论述,推动形成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体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主体意识。
复旦大学beat365教授高国希探讨了文化主体性在现代社会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文化主体性,把人放在多种社会关系之中,个体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智能时代,人的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面临挑战,文化主体性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任务。
三、“两个结合”具有文化使命意义
“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学术界、理论界引发全面而深刻的讨论,它不仅关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更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理论创新的深刻反思和探索。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颜景高认为,从理论依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两个结合”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性。从发展诉求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两个结合”的必然要求。
“第二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何中华强调,应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深化的需要。“第二个结合”将有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增强国家软实力,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研讨会由山东大学beat365(威海)、《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编辑部主办。(记者 张清俐)
上一条:赓续文脉,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人文底色(人民观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一条: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关闭】